Search


"Functional Training for Dysfunctional"
  • Share this:


"Functional Training for Dysfunctional"

這句說話是參與保加利亞袋(Bulgarian Bag)教練證書時導師Stephen Nave對Bosu及其他平衡性「功能訓練」的評價。

在健身室,不時會看到會員站在倒轉Bosu 上深蹲(Squating)並拿着沒什麼阻力的啞鈴去進行二頭彎舉(Bicep Curl)或啞鈴側舉(Dumbbell Lateral Raise),高調進行「功能訓練」。而他們所定義的功能訓練就只著眼於「身體使用多於一個關節進行或完成某個訓練」。事實上,那些運動除了雜技團小丑表演之外,對日常生活或運動實在沒什麼用處。而聲稱會增加核心肌羣的參與更是大大存疑,要犠牲訓練阻力及強度去配合那些似是而非的核心肌羣訓練,聽下去匪夷所思,偏偏我曾經是那種運動的狂熱分子。

在不穩定之環境下進行訓練始於物理治療。他們針對的是來自髖、膝、踝關節手術後之復康病人。訓練目的是重拾關節感受器(proprioception) 因手術創傷後被嚴重破壞的活躍度。然而,漸漸這些復康練習被「專家」加上重量訓練並標籤成「功能訓練」。

復康運動與重量訓練的目的與重量的應用有很大分別。
復康運動目的在把受損的功能修復過來,是身體的維修工作,應用的重量比較輕或甚至只應用身體體重。
而重量訓練是把弱的肌肉強化過來,是身體的保養工作,應用的重量會隨肌肉力量增長而提升。
重量太輕重訓便失去意義,重量太多又會損害復康運動的維修工作,結果兩頭沒到岸。

另一方面,無論你做深蹲、飛膊、卷腹、划艇、臥推及差不多所有運動,雙腳(或單腳)扮演一個樁柱的角色,是整個力量的來源,這力量對運動項目尤其重要。那些所謂的功能訓練正正就是停止了雙腳那摏柱的應用。

當這類功能殘廢的功能性訓練習以為常後,身體神經系統的刺激傳送會傾向於這種序列(Neurological transmission sequence) 。對運動項目有害無益之餘,多個月花在健身房的時間可說是白白浪費,因為這些運動所給予的期望(理想身型或提升運動表現)將會落空。

Crossfit對功能性活動有一個很不錯的定義:功能性活動是每個人與生俱來就有的,例如深蹲(Squating) ,硬拉(deadlifting)或者用手推(Pushing)或拉(Pulling)的動作。而這些活動在訓練下能增加神經系統及荷爾蒙的反應,提升健康、實際可以應用到的力量、核心肌羣的力量、敏捷度及柔軟度。

最簡單,最傳統的運動亦可以是最有效的運動,只要用得好,用得對,持之以恆,無論運動表現,或強身健體都可達到,不用多舊魚想爆頭將所有儀器結合在一起做出一個動作才叫有效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全心投入健身教練專業,分享健身及教學心得,為提升香港健身教練質素出一分力。
View all posts